關於景嶺

景嶺書院(King Ling College) 位於香港將軍澳林盛路一號,為景嶺教育文化基金會(King Ling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e)於1994年創辦之政府津貼中學,屬男女校。創辦人為人人書局創辦人、九龍樂善堂前主席余鑑明先生。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為社會培育人才。 校訓為「勤、毅、誠、樸」,培養學生「勤懇、堅毅、誠實、純樸」的美德。

 

前言

上世紀五零年代的香港政府,無法照顧逃港難民,只在調景嶺區進行簡單建設,搭蓋一些A字油紙木皮屋及葵葉大棚,每天派發兩頓飯。面對如此困境,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計劃援助滯港難民,按原有的飯票名冊發放「米代金」,並撥款興建道路,完善調景嶺的公共設施。香港政府只派官員負責簡單的統籌工作和維持秩序,區內的大小具體事務則由難民自己負責,並推行分區自治和引入保甲戶籍制度。在這數十年間,區民莊敬自強,不懈建設家園,使調景嶺成為一個獨立營運的社區。六零年代初,香港政府宣佈調景嶺成為平房徙置區,並為居民進行登記,加強對地區的管理。難民除了要解決三餐溫飽外,下一代的教育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調景嶺最早出現的學校是「香港政府社會局調景嶺營兒童學校」。學校於一九五零年成立,全校有一百五十二名學生,教師為調景嶺具有教育經驗的居民。他們不收任何薪酬,義務教導區內小孩。自五十年代起,調景嶺的學校為區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機會,亦為香港造就了不少人才。
 

景嶺書院的誕生

九十年代,香港政府因配合人口發展及其他因素,在多區進行拆遷及填海工程,規劃新市鎮,不少教育機構亦因此需要搬遷或停辦。過去四十餘年一直盡心竭力服務調景嶺區居民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及好些本地之有心人士,為延續培育優秀人才的使命,成立「香港景嶺教育文化基金會」,在創辦人余鑑明先生的領導下,繼續推動香港教育事業,作育英才。基金會於一九九二年正式成立並註冊為香港非牟利團體,以「追求卓越、造就棟樑」為宗旨,開辦景嶺書院,為香港適齡兒童提供優質教育,期望透過弘揚中華文化,五育並重的目標,把學生培育成有知識、有文化、有承擔、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
 
景嶺書院於一九九四年九月開辦第一屆中一課程,共六班,當時現址校舍尚未竣工,需臨時借用區內一所學校的課室作上課之用。翌年九月,新校舍落成,為服務莘莘學子正式啟航。首任校監為基金會主席徐立夫先生,校長為許耀賜先生。創校即為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先鋒,帶領社會中國語文及文化發展,不遺餘力。學生們參與兩岸三地的交流,並多次於創意思維及奧林匹克數學等國際比賽中勝出,讓同學在世界舞台上一展所長。
 
許校長與第二任校監余啟繁先生亦合作無間,並計劃讓學生多以英語學習。許校長於二零零八年榮休,交棒給楊明倫博士。在校董會、余校監及楊校長聯合帶領下,學校於二零一零年九月開始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同時,學校開始新高中學制改革,並引入老師教學及工作互相評核制度,提高學與教效能。學生成長方面,活動已由起初的老師主導,發展為由學生計劃、帶領、主持及反思。學校於二零零九年開始,每年舉辦文藝匯演,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學習。另外更安排中一學生學習弦樂,以二胡人數最多,大力弘揚中華文化。由二零一三年度開始,每年全體中五學生都會赴海外作文化之旅,放眼世界。
 
隨著出生率下降,學生人數減少,景嶺書院在未來的日子更有空間為學童提供優質教育,為社會培育人才。
 

學校設施

學校設有多個特別設施,包括:電腦輔助教室、多媒體學習室、語言及數學教室、語言實驗室、禮堂輔導室、學生活動室、升學及就業輔導室、電腦自學中心、多用途室、學生會室、家長教師會室、校友會室。此外,全部課室及特別室均安裝冷氣及液晶體投影機。

 

體育設施

室內暖水游泳池、二個籃球場、一個手球場、五個羽毛球場、一個足球場。

 

課外活動

35個學會及興趣小組,分學術、體育、興趣、音樂及服務五大類別,其中以戲曲學會、香港海事青年團、中樂團、體育活動及社會服務最具特色。

 

開設科目

中一級(2010年9月開始)

  • 以英文授課的科目: 英文、數學、科學、西史、地理、電腦、科技與生活、視覺藝術、音樂及體育
  • 以中文授課的科目: 中文、中史
中四至中六級(新高中課程)
  • 物理
  • 化學
  • 生物
  • 中國文學
  • 中國歷史
  • 世界歷史
  • 經濟
  • 地理
  •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資訊及通訊科技
 
King Ling College
  • Address: 1 Lam Shing Road, Tseung Kwan O, Hong Kong
  • Tel: +852 2702 9602
  • Fax: +852 2704 3244
  • Email: klc-mail@kingling.edu.hk
Top